未来50年最具突破潜力的方向:科技与人文的双重交响
未来50年,人类文明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变革,而最具突破潜力的方向,无疑将聚焦于科技与人文的深度融合。在科技领域,量子计算与人工智能的协同发展将成为核心驱动力。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院士指出,受控核聚变有望永久解决人类能源问题,支撑未来工业革命...
提供每日更新的权威科学新闻,涵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重大发现等领域,第一时间解读科研动态
未来50年,人类文明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变革,而最具突破潜力的方向,无疑将聚焦于科技与人文的深度融合。在科技领域,量子计算与人工智能的协同发展将成为核心驱动力。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院士指出,受控核聚变有望永久解决人类能源问题,支撑未来工业革命...
在农业病害防治领域,传统化学杀菌剂带来的环境污染与耐药性问题日益严峻,而噬菌体疗法虽具潜力,却受限于其扩散能力。近日,东北农业大学张颖教授团队构建的噬菌体“搭便车”携播体系,为这一难题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该体系巧妙利用非宿主载体生防细菌(如...
近日,山东大学空间科学研究院行星科学团队发布世界首份月球背面南极-艾肯(SPA)盆地富镁辉石环(“镁环”)的矿物学“检测报告”,相关成果刊登于《自然》旗下《通讯·地球与环境》。这一突破性发现填补了人类对月球背面深部岩石类型及成因的认知空白,...
在浩瀚宇宙中,“太空冰”并非普通冰层,而是星际空间里由水、甲烷等物质冻结形成的特殊冰体。近期,科学家借助先进观测设备与模拟实验,发现“太空冰”内部暗藏纳米级结晶,这一发现为宇宙物质演化研究打开了新窗口。传统认知里,“太空冰”结构松散、无序。...
近日,一则振奋人心的消息从我国南沙群岛传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科研人员联合驻礁环保部门,在三沙市永暑礁首次发现了一处绿海龟产卵场。这一发现填补了南沙海域海龟繁殖生态研究的空白,为全球海龟保护网络贡献了关键数据。此次发现源于常态化生态环...
在宇宙的广袤星空中,流浪行星宛如神秘的“独行侠”,它们脱离恒星引力束缚,在星际间孤独漂泊。如今,一项前沿的天文探测计划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有望发现超100颗流浪行星。此次探测计划依托先进的观测设备与前沿的探测技术。科研团队利用微引力透镜效应...
在浩瀚宇宙中,流浪行星如同孤独的“流浪者”,脱离恒星引力束缚,在星际间独自漂泊。近日,中国高校天文团队——西湖大学团队正式启动“DREAMS巡梦计划”,开启对这一神秘天体族群的深度探索。该计划全称为DECam Rogue Earths An...
地球自转速度出现异常加快,导致这一天成为有史以来观测到的最短一天,这一现象引发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通常情况下,地球自转一周所需时间约为23小时56分4秒,即一个恒星日。然而,在2025年7月9日,受地球内部物质分布变化、地核与地幔的相互作用...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团队借助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JWST)的深度观测,确认星系MoM-z14诞生于宇宙大爆炸后仅2.8亿年的“襁褓时期”,一举刷新人类对宇宙最古老星系的认知。这一发现不仅将此前3.2亿年的纪录大幅提前,更揭示了早期宇宙中星系...
科学院发布嫦娥六号月球样品系列研究成果,四项突破性发现以封面文章形式登上国际顶级期刊《自然》,首次为人类揭开了月球背面的演化历史,重塑了月球科学认知框架。此次研究基于嫦娥六号从南极-艾特肯盆地采集的1935.3克月背样品,该区域是月球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