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内多地持续发布高温,部分地区气温突破40℃。酷暑之下,中暑等健康风险显著增加,如何科学防暑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专家建议,从生活细节入手,通过合理防护、饮食调节和科学作息,构建全方位防暑屏障。
外出防护:避开高温时段,装备升级
高温时段(上午10时至下午4时)应尽量避免外出,若必须外出,需做好防护。建筑工人、快递员等户外工作者可佩戴智能手环,实时监测核心体温,当体温超过38.5℃时立即降温。防晒方面,建议采用“物理+化学”双重防护:穿戴防晒衣帽、佩戴墨镜,并涂抹SPF50+防晒霜。此外,随身携带藿香正气水、降温冰袋等应急物品,突发不适时可将冰袋置于颈部、腋下等处快速散热。
居家降温:空调+循环扇,节能又舒适
居家时,空调温度建议设定在26℃左右,并搭配循环扇使用。空调负责降温,循环扇促进空气流动,能耗可降低40%。需注意避免直吹头面部,以防引发面瘫。老年人体温感知迟钝,当室内温度超过30℃时,家人应提醒开启降温设备。此外,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可减少“空调病”风险。
科学补水:淡盐水+运动饮料,拒绝“无效喝水”
夏季每小时汗液流失量可达1-1.5升,专家推荐自制补液剂:1升水+3克盐+20克葡萄糖,可有效补充钠、钾等电解质。运动后可选择专业运动饮料,其钠含量为40-80毫克/100毫升,钾含量为10-30毫克/100毫升。饮食方面,建议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摄入西瓜、黄瓜等含水量高的蔬果,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加重身体负担。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科普小报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科普小报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