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脑机接口技术迎来突破性进展,中美两国在这一领域的竞争与合作共同推动着技术边界的拓展。Neuralink公司公布的最新路线图显示,其计划在2025年底实现大脑“意图言语”解码,让失语症患者通过意念交流;到2026年,通过高通道电极刺激视觉皮层,帮助盲人重获视觉感知。这一雄心勃勃的计划背后,是电极通道数从当前的1024个向未来25000个的跃迁,以及AI算法对神经信号解码效率的指数级提升。
中国科研团队同样交出亮眼答卷:北京“北脑一号”系统完成国际首批柔性高通量半侵入式脑机接口人体植入,在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功能修复中取得突破;上海脑虎科技研发的柔性电极,助力癫痫患者通过脑控完成《黑神话:悟空》游戏操作;南开大学段峰教授团队更是实现全球首例介入式脑机接口辅助人体患肢运动功能修复,患者上肢抓握功能显著改善。
技术突破的背后,是政策与产业的双向奔赴。国家医保局设立独立收费项目,为脑机接口临床应用铺路;湖北、天津等地成立脑机接口临床转化病房,加速科研成果落地。随着柔性电极、生物可降解材料等关键技术的突破,以及AI大模型对脑电信号处理能力的飞跃,脑机接口正从医疗康复向视觉重建、神经调控等更广阔领域延伸,为人类解锁大脑奥秘、重塑生命质量提供无限可能。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科普小报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科普小报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